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
首页 > 学术交流 > 德国智库对“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

德国智库对“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6-03-08   来源: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作者:   阅读次数:  【字体 】   打印

   2015年5月1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准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2015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这项战略的详细内容,在该战略中,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德国智库通过撰写研究简报以及接受媒体采访等各种渠道,对这一个战略给予了关注。
  1 “中国制造2025”战略出台的背景
  德意志银行研究小组成员斯特凡·珩(Stefan Heng)和杨·特亨茨泽克(Jan Trenczek)在德意志银行的研究报告中认为,德国“工业4”方案给中国工业界各个层面带来很大的触动,引起了中国高层的重视。.0
  德国的“工业4.0”将全面改造价值创造结构,改变整个世界的工业布局。而在这一个巨大的世界工业转型中,中国也想参与期中,并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很清楚地认识到德国版“工业4.0”本身所蕴藏的机会。因此,中国把下一步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创新和高科技上。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龙信鑫(Jost Wuebbeke)在德国《时代》周报撰文表示,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中国现有的工业结构已经落后,劳动力成本优势进一步削弱。
  中国不再愿意看到“中国制造”这个品牌继续成为低廉商品的代名词,而是希望把“中国制造”这个品牌打造成创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代表。在这个背景下,对中国工业结构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因此,“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就应运而生。通过该战略,中国希望更新生产设备,用自己的创新技术,取代从国外引进技术。
  2 德国智库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评价
  德国智库专家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评价总体来说比较中立。
  斯特凡·珩(Stefan Heng)和杨·特亨茨泽克(Jan Trenczek)认为,在推动中国经济向智能型和高科技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是对常规的“五年规划”的一个补充,是为了一个更长远的发展。在建设智能型网络经济的过程中,“中国制造2025”战略除提出了10个重点发展领域,也强调了社会相应的进步,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所以,该战略计划的目标是宏伟的,也是极具野心的。
  龙信鑫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工业发展转型战略,而德国“工业4.0”是一个未来工业技术发展的蓝图。“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在“工业4.0”之外的另一个选择,这个战略计划的内容要远远比“工业4.0”丰富,是对其他工业化国家的一个“战斗宣言”。如果中国顺利实施这个计划,那么,在尖端技术领域,对德国来说,中国将是站在同一高度的竞争对手。
  因此,该战略计划所蕴藏的野心不能被忽略。因为,到那时,中国的生产商拥有的不仅仅是价格优势,而且也会制造出和德国一样高质量的产品。同时,龙信鑫研究员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国的“工业4.0”概念对中国国内有关现代化和增强竞争力的讨论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向作用,“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灵感可谓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德国的“工业4.0”。两国可以在这两个计划和方案框架下,进行密切合作。
  3 “中国制造2025”战略面临的挑战
  关于中国能否顺利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德国智库专家们表示,中国在整个过程中将会面临许多挑战。
  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在对德国“工业化4.0”和“中国制造2025”的分析中,认为,中国想要全力贴近“工业化4.0”:在经历了蒸汽工业时代(工业1.0),电气时代(工业2.0)和工业机器人时代(工业3.0)后,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挤进生产的数字化时代。
  龙信鑫研究员表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主要推动者和执行者应该是企业,而不是国家。在德国,企业是技术革新的核心推动力量。而在中国,许多企业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太自负,在技术创新方面推动不够;中国的民营企业比如华为、中兴、海尔目前正进行着技术创新,掌握了不少核心技术,应该属于革新的推动力量。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中国的企业应该改变自身的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革新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成为推动创新的核心力量。
  关于中国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会遇到的最大的困难,龙信鑫表示:“中国制造2025”战略最核心的就是“Digitalisierung”(数字化)。
  这一过程应由企业自身来完成,要说服企业自己来做。但是很多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大量生产便宜的产品,以最短的时间把产品卖出去,收回生产成本,并实现盈利。他们不愿意花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和生产方式的改造和创新。尤其是在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不具备可持续性。
  所以,中国企业应该转变生产和商业模式,从低成本、低质量、低效率的生产方式,转变为高效、高质、高生产率的生产模式。要生产高技术含量,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而不是低成本、简单的产品。生产数字化,机器化需要好的供货链,如果在这条供货链上,过多地依靠国外的技术和产品,在出现经济或政治变动的情况下,或者在竞争中,很可能导致供货链的断裂,从而影响生产。所以,中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就是要让自己更多地掌握这条供货链上的技术,可以自己生产,供货,实现自给自足,只有这样,生产的数字化和机器化才能更好地进行。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目标是进行技术创新和革新,在接受德国之声电视台采访中,龙信鑫指出,中国的技术革新体系仍然受到一系列问题擎肘,包括资金利用率不高,管理水平低下,还有因科技水平不足而导致的生产失误。他还表示,虽然从数字上看中国在研发和申请专利方面的成绩不错,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很多企业还不具备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实质性技术革新的能力。
  此外,还有德国智库专家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缺乏适于革新萌芽生产的土壤。德国弗朗霍夫劳动经济和组织研究所(IAO)在题为《中国技术观察》(China TechWatch)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出台“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想通过自己的方式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推动“工业4.0”的技术。

相关文件
暂无相关的文章...